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飛翔的老鼠-蝙蝠

古厝的蝙蝠窗
出處:http://dailyfresh.pixnet.net/
blog/post/28634810

蝙蝠總是伴隨著黑暗出沒,在幽暗的清晨或傍晚飛舞空中,給人一種神祕詭譎的印象。儘管西方文化總是將蝙蝠包裝為一種邪惡或危險的生物(像吸血鬼),不過東
方傳統文化卻是將牠們視為吉兆,是「福氣」的象徵呢!回想一下,是不是在一些古厝的牆上,常常看到蝙蝠形狀的簍空窗?蝙蝠的糞便甚至還被中醫稱為「夜明砂」,具有散血明目、瀉熱消積的功效喔。

哺乳動物中的「翼手目」是指手臂展翼、能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族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蝙蝠。除了極地與大洋中的部分島嶼外,蝙蝠分布遍及全世界,種類約有1000種,佔了全部哺乳動物的五分之一,僅次於囓齒目動物(老鼠等)。牠們的體型變異很大,體重從2公克到1000公克,翼展從3公分到2公尺都有。蝙蝠依照食物可區分為兩大類,一類專吃水果,稱為食果蝠;另一類則以捕食蟲類維生,稱為食蟲蝠。食果蝠普遍體型較大、視力較佳,依靠視覺與嗅覺來覓食;食蟲蝠體型相對較小、對顏色的判別能力較弱,牠們發出超音波,以回聲來辨別物體或補食蟲類。

曾經來訪員山館的小小蝙蝠
由於種類繁多,分布又廣,所以有些蝙蝠發展出很特別的食性。例如食魚蝙蝠的特色是腿長腳大,趾上有鉤形爪,捕食時貼近水面,用超音波探測小魚激起的浪花,再伺機用腳抓住獵物。又例如吸蜜蝙蝠,牠們演化出與峰鳥類似的特徵,口鼻長且細,並有細長而延展性好的舌頭,吸蜜的同時,也為植物傳粉,有許多熱帶植物都得依靠果蝠才能繁衍。至於傳聞中最嚇人的吸血蝙蝠,牠們的犬齒特別大而利,唾液中含抗血物質,使其能順利吸血,不過幸好僅有的三種都分布在中南美洲,台灣是沒有吸血蝙蝠的喔!

台灣的哺乳動物有80種,其中蝙蝠就佔了35種!,除了台灣狐蝠等三種果蝠之外,其他種類皆是食蟲蝠。有時候在傍晚、天色昏黃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些黑色的身影在空中飛舞,可是那些黑影卻能快速的翻騰轉圜,靈巧的身手似乎和鳥類不太相同。沒錯!牠們就是蝙蝠啦!這正是牠們覓食的時間,像是常見的「東亞家蝠」,一天就要捕食上千隻的昆蟲呢!

試想看看,要是這世界突然都沒有了蝙蝠,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首先,大量的夜行性昆蟲會肆無忌憚地四處亂竄,傍晚放學下班、經過亮晃晃的路燈下時,很可能都會被滿天飛舞的蚊蟲騷擾。而且,這些蟲類也會衝擊自然平衡,龐大的食量使各種農作物飽受威脅。而且,種種熱帶水果(如榴槤)也將因為沒有食果蝠協助授粉,而將無法結果,不只是人們無法享用,以這些水果維生的動物們也將飢腸轆轆。一直聯想下去,是不是發覺蝙蝠很重要呢?

和蝙蝠作親密接觸一定要戴手套!
了解了蝙蝠其實是有趣又重要的動物,但可不能因此忘記牠們也是野生動物,接觸時需要特別小心。牠們和人類同為哺乳類,又具有飛行能力,因此蝙蝠帶有較多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因此,接觸蝙蝠時絕對要戴手套,最好是兩層(內塑膠,外棉布),必要時還應戴上口罩。另外,要是發現了受傷的蝙蝠,可以上網求助,例如台灣蝙蝠資訊站(http://www.batinfo.org/home/help-bat)、臺灣蝙蝠學會(http://www.bats.org.tw/web/look.php)都有詳細豐富的資訊說明,好讓這些福氣的使者,可以再次在我們週邊飛舞!


參考資料:
  1. 蝙蝠保母(手冊,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發行)
  2. 台灣蝙蝠資訊站(http://www.batinfo.org/
  3. 臺灣蝙蝠學會(http://www.bats.org.tw
  4.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D%99%E8%9D%A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登入Google帳號,方可開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