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平原上最北邊的鄉鎮是頭城,頭城的北邊有個大漁港名叫烏石港,烏石港以北有個小漁村名叫「外澳」。三面環抱的海岸地形稱之為「澳」;至於「外」,則是烏石港之「外」的意思。
究竟漁夫、山林及海洋有著什麼緊密的傳奇故事呢?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活動從外澳廣闊沙灘作為起點,在這可清晰看到身旁的翠綠山林與大海是如此的相近,大小漁夫們分享著從各地來到外澳路途上的山海變化,台北來的漁夫不論是自行開車或是搭乘火車,在欣賞了沿途山林綠意後,廣闊的太平洋就突然出現在隧道之後;而宜蘭來的漁夫們則是發現山與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魚網」是身為漁夫必備的生財工具,新手漁夫當然要編織一張屬於自己的「生財網」,在外澳老漁夫方 老師的教學下使用傳統的綿繩,學習編織漁網。竹子刻成的「漁網針」纏上棉繩後,一張張的漁網便在大小漁夫的巧手間逐步成形,同時新手漁夫也才體會到過去老漁夫們胼手胝足的辛勞。
魚網大功告成了!
但是老漁夫告誡新手漁夫們,天然材質(棉麻)編織的漁網長時間浸置於海水中容易腐壞。為了要延長好不容易編織完成的珍貴魚網,外澳漁夫們都必須到山林中尋找一種能讓魚網變的更堅韌的神奇植物:朱能。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大小漁夫們追隨著昔日老漁夫的步伐,踏上石空古道。石空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古道上昔日的石空聚落主要栽種「大青」、「朱能」等作物,它們除了都是美麗的天然染劑可增加布料的顏色變化之外,其中俗稱朱能的「裡白葉薯榔」(或簡稱為薯榔)更是漁民維護漁網的必需品。除了「朱能」,大小漁夫還得認識古道沿途上各種民族植物,這些製成民生必需品的植物,例如:月桃、山棕、筆筒樹、姑婆芋、香蕉葉、芒其、竹子、黃藤、苧蔴、芒草、蘆葦等。相信大小漁夫們走上石空古道,認識眾多民俗植物的過程中,都逐步發現了外澳漁夫與山林相互依存的關係。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回到社區活動中心後,外澳社區謝總幹事分享著昔日外澳漁夫利用朱能染製蒸曬魚網的過程,只見新手漁夫們紛紛迫不及待動手開始染製自己的漁網,看著正做著日光浴的赤紅漁網和方巾飄阿飄,也別有一番風味呢!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大小漁夫們今天還爲環境盡了一份力喔!在淨山與淨攤的過程中,可見到人為產出的塑膠垃圾,行動中我們思考著:垃圾從何而來?又去了哪?以及垃圾對環境、野生動物們的影響,進而分享具體行動來為地球盡一份力。活動最終以彩繪編織漁網的捕夢梭,畫下今日所見所聞的感動。
( 點選上圖可看更大的圖片!)
今年度的「山海老傳奇」在大小漁夫們對環境的關懷下圓滿落幕。期盼所有人在使用便利的塑膠產物時能多一份對環境的關懷,落實減量、回收、再利用,並將這份對土地的關愛傳播下去喔!
更多精采的「2012山海老傳奇」活動照片
請點選下面連結:
請點選下面連結:
淨灘以行動愛台灣!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