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現代非洲生態寓言:Ebola的故事


  從前有一塊美麗且神秘不為人知的大陸,那裡危機重重,但也蘊藏著豐富寶藏,是冒險家最理想的探索天堂。這些寶藏在地底下、在深林裡、在草原上,於是成千上萬的人們相繼來到這塊大陸,冒著賠上性命的危險,就為了得到這些寶藏……。



  後來,少數因此致富的冒險家想到辦法──「那裡好危險哦!我何不招募大家,讓他們去找、去挖?」結果,挖掘寶藏資源的腳步加快了。



  原本居住在溪流旁、深林與草原的人們,則因為失去生計,不得已投入開採或開發的工作換口飯吃、或者往更深的森林裡遷徙。


  但在這些幾乎從未有人到達過的深林裡,卻潛藏著無法預測的危機......

  在一個剛落腳不久的的密林村落「美良度」裡,某天男孩們像往常一樣找著野地零嘴、捕捉野生小動物,他們挑中了一棵已空心的樹,捉到了一隻目標蝙蝠,驚慌的野生蝙蝠為了自保,對小男孩咬了一口。在慌亂與嬉鬧中,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然而,故事才正要開始。前幾天小男孩都還笑嘻嘻的、一派自然,幾天之後,他開始發燒嘔吐拉肚子,繼之而來的是出血休克,最後器官衰竭。小男孩死於2013年12月中,這種癥狀就像低落在宣紙上的墨汁一般,母親、祖父母、親朋好友……疫情迅速在村落裡擴散開來。一年多過去了,如今世界已有20,000多起病例,至少有7,800人死亡,這就是惡名昭彰的──伊波拉(Ebola)出血熱。

  在為逝去的、美麗的生命感到難過同時,我們必須在故事中的不同場景裡定格,因為這些場景都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問題,讓我們一個一個來搞清楚:

伊波拉(圖轉載自CDC,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一)是誰帶著伊波拉病毒?病毒怎麼傳播?
  說得更精準,這次大規模傳播的伊波拉病毒,是五種伊波拉病毒中最致命的薩伊型伊波拉病毒1,它藏在蝙蝠(天然宿主/保毒動物,virus reservoir)2,3的個體之中,也就是對蝙蝠來說,病毒不會造成牠的生命威脅。但是當猩猩、猴子或人類等(媒介動物,virus vector)與蝙蝠有不當的接觸,這些媒介動物便可能感染病毒,成為或傳染給終端宿主(dead end host)而導致死亡。所以,如果想免於被感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避免讓自己暴露於帶原者與受感染的環境裡。(欲簡單又快速地了解伊波拉請點我)4

圖為傳染的可能途徑。據信,未經適當處理的叢林肉,
也是傳染途徑之一。(圖轉載自CDC,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但也別因為這樣對蝙蝠過於恐慌,臺灣的蝙蝠並非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儘管如此,野生動物或人類彼此之間,仍可能帶有某些人畜共通傳染病,為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了!

(二)如何發現自己感染了伊波拉出血熱?如何治療、預防?
  雖然到目前為止,伊波拉出血熱有50%~90%的高致死率,但那與各地方衛生條件、文化習慣問題有關。感染伊波拉出血熱的初期徵狀,與許多病徵類似5,且幾乎都會出現脫水現象,若能在脫水前給患者補充充分的水份,還可以幫助患者讓身體維持某種程度的基礎抵抗力。
  此外,如萬不得已前往疫區,除了做好防護措施外,回來的21天內感到任何不適,應避免自行就醫造成傳染風險,撥打專線1922尋求協助則是最正確的選擇!

防範伊波拉,謹記二不一要(圖轉載自衛生福利部)

(三)為什麼以前從未爆發大規模的伊波拉出血熱,現在卻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地方文化習俗與衛生條件的原因之外,對資源無饜足索取導致自然環境不斷被破壞、熱帶叢林退化消失。如此一來,非洲住民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不斷增加,人們暴露在病原下的風險也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1976年發現第一例伊波拉出血熱開始,便不斷有零星的小規模傳染,終於在2013年末,「第四級病毒」伊波拉出血熱疫情失去控制…

從1990到2000年,全球森林砍伐退化速率的比較估計,
顏色越紅表示砍伐與退化越嚴重。(圖轉載自FAQ)

  這些問題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首先,國際經濟貿易活動興盛,運輸發展得又快又發達,很多「預期之外」的旅客,很容易偷偷地旅行到各處(例如臺灣常見的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因此伊波拉病原體不無可能透過國際間的交流與運輸,輾轉蔓延開來。在公共衛生與安全的層面而言,千萬別因為臺灣距離非洲大陸遙遠,而輕忽了防疫工作,或覺得事不關己唷!

  此外,從伊波拉爆發的事件可發現,因為貿易與開發迫使在地居民深入不熟悉的環境中,「人們只能跳進『更深的叢林來擴張地理範圍、追捕獵物、取得製炭的木材,或深入礦坑來取得礦物。』而處在這些偏遠的角落,將會提高接觸到伊波拉病毒或其他人畜共生傳染病病原的風險。」6所以,除了積極的防疫與醫療研究工作,我們也能發起行動來改善、降低這些人所面臨的風險!
  譬如,在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產品,材料是來自我們永續利用的人造林?7還是來自砍伐影響不可逆轉的熱帶叢林或原始林?又是否對他人的生存處境無害?當我們察覺到這層最單純的關係、更加警醒並採取保護的行動,將有助於挽救世界上持續惡化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甚至是親人,與我們自己。


延伸閱讀:
1. 薩伊伊波拉病毒(wikipedia)
2. 究竟什麼是保毒動物?(奇獸飼育學)
3. 專家:伊波拉源自幾內亞食蟲蝙蝠(中央社)
4. 史上最強!第四級病毒的逆襲!伊!波!拉!(沃草)
5. 伊波拉來襲免驚,醫師傳授防護之道(理財周刊)
6. 無利可圖,所以無法解決:伊波拉病毒的政治經濟學(Jacobin,苦勞網譯)
7. 森林認證標章,讓我們用得更安心(森林我的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登入Google帳號,方可開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