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在台灣造成難以復原的傷痛,救災的心焦如焚,重災區不只得面對家園的殘破與失去親人的錐心之痛,累積的生活基礎消失了,未來可以安身立命免於恐懼的家園在哪裡?更是全國同胞要一起承擔與面對的問題。重建與防災,還是可能再次面對無情的毀壞。當澇旱不均與劇烈天氣型態將成常態,我們沈痛地呼籲:未來的發展該把『年年都有莫拉克』的可能放在心中來準備。
以水利設施為例,三天內降下超過2500公釐的天量雨水,確是足以震驚世界的天災。而這樣的天災發生的可能卻非無跡可循,我們可以減輕災害的程度也不是全無防禦的可能。但,各種水利工程計算的洪水頻率,是依據過去氣象的暴雨頻率與流域中河溪的洪水累積的量與時間等,也就是運用過去各種不甚完整的『統計資料』所做出來的模型來進行未來的預測。而這數十年統計資料背後的條件都大幅改變了:
l 山與河溪的樣子都變了!森林少了,山區道路與開發造成了土石不穩,每次山崩災害處理工程往河床推下大量的土石,加上水庫與諸多攔砂壩,開採河砂與陸砂的方法,再再都改變了河道附近潛勢土石流的發生機會。更遑論這次在暴雨推波助瀾下釀災的土石堆置方式!
l 水流的路徑也變了!過去台灣的山像一座座海綿,10滴雨降下來,透過植物層層的攔截,以及土壤孔隙的滲流,一個月內可能只有5滴雨流到下游的平原,其他的在半年、一年、十年後從各種途徑慢慢成為地表的河水,甚至成為千年地下水。到處都是水泥化的河道讓雨水乘著溜滑梯快速衝往下游,一個個足以緩衝蓄水的濕地被填平,城鎮裡的硬鋪面讓水無法進入地下水庫只能全部往雨水排水道集中,也再再都增加了大雨來時的洪水危機。
l 氣候的模式也變了!颱風數量不一定增加,但強度增強;年雨量不一定增加,但降雨時間集中,暴雨明顯增加。
你,還相信用過去的統計資料來規劃我們的居住環境,可以保障我們的未來嗎?
洪水頻率下規劃的水利設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整個社會發展能不能持續,每一個環節都該抱著『如果年年都有莫拉克』來思考。
最根本的國土規劃,讓我們必要的開發能適地適用避開風險,讓我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能提供我們安居樂業的基礎,這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我們該放下短期利益爭取長期發展的基礎。
而在整體國土規劃下又因地制宜的地方永續發展策略,才足以面對小小台灣每個角落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兼顧區域與各角落同胞的公平和安全。
而那些在這次水災中緩不濟急或互相抵觸的法規,那些緩慢而沒有準備的防災救災系統,經費不足無法完備的環境監測,甚至是每一項工程採購發包的許多無法因地制宜的一條鞭規格,都該假設『年年都有莫拉克』來重新檢討。整個國家與社會制度,都該把因環境變遷而升高的環境惡化與天災風險,以及自然系統與社會系統中的環環相扣,納入經常性要面對的規劃與作為。
過去環境的保育與經濟的發展總是被放在天平的兩邊比較孰輕孰重,這樣的巨災對社會造成的重創,再次印證了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最大的經濟發展威脅。唯有準備與劇烈氣候共處,重新思維,做足準備,才有安居與樂業的可能。面對所有必須的變革與需求,也會產生新的產業的創新與經濟的發展。即刻開始,才有機會,因為,這是我們改變的氣候,但也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命運!
一夜之間從停水危機變成惡水夢魘,提醒我們與水共處是未來生存的關鍵能力。
認識台灣水環境的真相,刻不容緩,請您按此連結下載『超級水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登入Google帳號,方可開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