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北國嬌客--冰河孑遺生物


秋天的金黃樹木

又到了秋末初冬的季節,在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有的樹木仍保青綠、有的變得金黃艷紅、有的樹葉盡落,風貌各不相同。其中會變色的幾種樹木,總給人感覺到特別深濃的秋意。在宜蘭太平山深處,隨著季節變化,最為鮮豔美麗的,就當「山毛櫸」莫屬啦!




瑰麗多變的山毛櫸
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是山毛櫸科的大型喬木,每到秋末,葉子就會逐漸轉為金黃色,三數週後就全數掉落。山毛櫸的外形隨四季變化顯著,有著明顯的溫帶植物特徵,偶爾又會聽到有人稱牠是一種「孑遺生物」1

聽來奇怪,什麼是孑遺生物呢?所謂孑遺生物,就是指演化歷程中,經歷了重大滅絕事件,而殘存的生物族群。一般具有存活年代久遠、族群數量少、親族數量少、分布區域狹隘等特色,並可概分為演化、地形地貌、氣候三大類因素。其中氣候的孑遺中,就屬「冰河孑遺生物」最廣為人知了。


冰河孑遺生物

要說明這個詞彙,可得要從地球的歷史說起啦:地球億萬年的成長歷程中,溫度可不是年年老是相同的,會隨著軌道運行,時而冰冷,時而炎熱。冰冷的時期,就稱為冰河期,冰河期之間的暖和時段,就稱為間冰期。

冰河期來臨時,全球的溫度大為下降,熱帶地區變得涼爽,但是原本就涼爽的溫、寒帶地區可就要變成大冰櫃啦!於是動植物們就會藉由遷徙、傳播的方式逐漸移居到較低海拔的地區。同時也藉由凍結成陸的海水、湖面,得以播遷到原本被水域阻隔的陸塊或島嶼。
間冰期到了, 就往山上遷徙
等到冰河期過去,氣溫回升,熱帶、亞熱帶地區又恢復炎熱,不再是這些遠道而來的生物們的避寒處,但來時的冰陸已經回變成水了,於是這些耐不住酷熱的生物們就往高海拔的地區播遷,因而在原生地之外的陸域或島嶼存活繁衍下來。

台東蘇鐵
台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除了是東亞、南亞、太平洋諸島往來的輻輳之地,旅行經過的動植物繁多,而且又因為地底板塊推擠而高高隆起,地形多變,提供生活型態截然不同的各種生物皆能找到合適棲所,高海拔山區的低溫環境,便是這些北國來的孑遺生物極佳的生活環境。

除了前面提到的山毛櫸外,包含氣勢威武的台東蘇鐵、優雅的櫻花鉤吻鮭、兩棲可愛的山椒魚等等,也都屬於冰河孑遺生物。就地球寬廣的空間尺度與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這些動植物就好像是遠道而來的貴客呢!在原生的地區,有的生物族群甚至可能已經滅絕了,卻意外地在千里外的蕞爾小島上生生不息。這麼一想,下次見到他們,是不是覺得更加珍貴難得了呢?


註1:有時使用上會「孑遺」、「孓遺」分不清,孑、孓兩字都有短小的意思,所以蚊子幼蟲稱為孑孓。但孑字又有「剩餘」的意思,所以當用「孑」遺生物。


參考資料:
1. 孑遺生物(責任編輯/陳俊宏,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1242
2. 淺談孑遺植物(林迷,http://transylva-ecology.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3. 台灣孑遺樹種雜記(林迷,http://transylva-ecology.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登入Google帳號,方可開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