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

蟲蟲危機不用怕 帶你了解秋行軍蟲


台灣秋行軍蟲幼蟲蹤跡確認案自從68日苗栗飛牛牧場通報首例開始,隨即迅速地蔓延開來。究竟秋行軍蟲有多大危害?讓我們帶您一起來了解秋行軍蟲的特徵影響有哪些以及應該如何防疫。

從外型來看,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的特徵為幼蟲頭殼有黃色倒Y型紋路,背部各體節有梯型狀分布的4個斑點。而秋行軍蟲生命歷程分卵、幼蟲、化蛹、羽化為成蟲四階段,從卵到成蟲僅需30天,成蟲一晚可飛一百公里,順著氣流可達兩百公里,遷移能力驚人。雌成蟲每次產下一百至兩百顆卵,一生最多可產兩千顆卵。
圖1 秋行軍蟲辨認方式(擷取自農委會與聯合新聞網)

秋行軍雌蟲喜歡在禾本科作物產卵,例如玉米、小麥、高梁、稻米、芋頭等植物,幼蟲以這些食物為生,產生較大危害。雌蟲每次產卵數為100-200,幼蟲孵化後食取植物的葉子,甚至鑽進植物體裡面,讓其無法收成,之後老熟幼蟲再鑽入土壤中化蛹,成蟲羽化後又再進入產卵期,例如玉米及稻米(旱稻)等,誕生的幼蟲也就以這些食物為生,也產生較大危害。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棉花等353種經濟作物,占國內種植面積高達四成五,攸關近35元的農業經濟產值。台灣目前發現的都是吃青割玉米,推斷是從中國飄來,若從越南飄來,則偏好吃水稻;估計是1020天前飄來的,當前23週可謂是關鍵期。
圖2 秋行軍蟲可能出現位置(擷取自農委會與聯合新聞網)

農委會前防檢局長黃德昌表示,現在都在玉米被發現,因此可以找尋玉米的頂端嫩葉,是否有被啃咬的痕跡,若被大規模的啃咬,周邊就可能比較會出現秋行軍蟲。也有農業專家提出,秋行軍蟲也會在葉面殘留明顯的糞便,所以只要仔細巡查田間,不會很難發現,同時也希望也請大家齊心協力幫忙防疫!!
目前的通報管道有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aphiq.tw/、防檢局line@ https://pse.is/HJ3V7、防檢局防疫專線 0800-039-131以及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登入Google帳號,方可開始留言。